堰塞湖溃决人工结构体滞洪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6
|
作者
陈晓清 [1 ]
赵万玉 [1 ,2 ]
高全 [1 ,2 ]
贾世涛 [3 ]
朱兴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堰塞湖; 溃决; 人工结构体; 滞洪;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1.02.015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小岗剑等堰塞湖的应急处置中都采用了开挖泄流槽这一措施,但出现了溃决流量超过了下游城镇防洪标准的危险情景。为控制堰塞湖排泄洪水超过下游区域的防护能力,排泄后期在泄流槽中加入人工结构体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在泄流槽排泄后期抛投不同型式的人工结构体进行流量调控,包括四面体实体结构、四面体实体结构串、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和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串4种型式。通过抛投人工结构体与未抛投人工结构体的对比实验,发现:1.前者比后者溃决洪峰流量减小了26.6%61.7%,说明人工结构体在控制溃决洪峰流量方面有显著效果;2.通过流量综合分析,提出人工结构式优选次序为: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串、四面体实体结构串、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四面体实体结构;3.从残留体高度上看,未抛投人工结构体的坝体残留高度为原始坝高的1/3,堰塞体后部基本上是冲刷到底,而抛投了人工结构体的坝体残留高度为原始坝高的1/2,说明人工结构体控制堰塞坝下切侵蚀方面有较显著的效果。且从制作工序、制作时间和制作成本三方面,探讨了四面体实体和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的适用性,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更为理想。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应急处置措施的讨论——以唐家山堰塞湖为例
    陈晓清
    崔鹏
    赵万玉
    高全
    [J]. 山地学报, 2010, 28 (03) : 350 - 357
  • [2] Draining Tangjiashan Barrier Lake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flood propagation after the dam break[J]. LIU Ning1, ZHANG JianXin2, LIN Wei3, CHENG WuYI4 & CHEN ZuYu5 1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053, China;2 Bureau of Hydr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053, China;3 Sichuan Hydrograph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Chengdu 610031, China;4 Hydro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h
  • [3] 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分析评估
    匡尚富
    汪小刚
    黄金池
    魏迎奇
    [J]. 中国水利, 2008, (16) : 17 - 21
  • [4] 绵远河小岗剑(上)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理
    邱炽兴
    李书健
    [J]. 水利水电技术, 2008, (08) : 36 - 38
  • [5] 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排险综述
    李虎章
    刘松林
    [J]. 水利水电技术, 2008, (08) : 15 - 18
  • [6] 透水框架四面体防洪护岸试验研究
    徐锡荣
    刘刚
    徐松年
    诸渭林
    宗竞
    [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7, (05) : 65 - 68
  • [7] 关于混凝土四面体截流材料的探讨
    蔡启龙
    严毅
    刘锦碧
    [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6, (06) : 62 - 65
  • [8] 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新材料新技术试验研究
    姚仕明
    卢金友
    罗恒凯
    [J]. 人民长江, 2006, (04) : 79 - 80
  • [9] 明渠截流抛投体稳定性研究
    李学海
    唐祥甫
    刘力中
    [J]. 中国三峡建设, 2002, (10) : 26 - 27
  • [10] 四面体框架群护岸型式防冲促淤效果试验研究
    唐洪武
    李福田
    肖洋
    徐夕荣
    王志良
    周春天
    [J]. 水运工程, 2002, (09) : 25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