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诠释的三个维度

被引:20
作者
薛峰 [1 ,2 ]
何云峰 [3 ]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2]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3]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本体论; 劳动价值论; 劳动幸福;
D O I
10.19631/j.cnki.css.2019.09.006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C970 [劳动科学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20207 ; 120202 ;
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视域看,可以从劳动本体论、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幸福论三个维度分别对人工智能加以诠释。从劳动本体论来看,人的主体地位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对人机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劳动价值论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下催生的"智能经济"与"智能劳动"对传统劳动理论阐释提出新的要求。从劳动幸福论来看,人工智能有利于人的劳动解放、人的劳动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对人工智能的这三个诠释维度之间彼此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我们考察人工智能时,不能简单地仅仅从其中某一个维度去看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一本书读懂人工智能.[M].李连德.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M].杨耕;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4]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 [J].
张燕平 ;
朱志明 .
教育评论, 2019, (03) :93-96
[5]   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哲学思考 [J].
孙伟平 ;
戴益斌 .
社会科学战线, 2018, (07) :16-22
[6]   人工智能、智能经济与智能劳动价值——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J].
何玉长 ;
宗素娟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 (10) :36-43+107
[7]   论作为劳动哲学的马克思哲学 [J].
毛勒堂 .
江汉论坛, 2017, (04) :76-82
[8]   论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基于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 [J].
高惠珠 ;
徐文越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5 (04) :14-20
[10]   劳动、生产、实践概念辨析 [J].
郭伶俐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 (01)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