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与冷:中国法律人工智能的再思考

被引:74
作者
左卫民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司法公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7 [科学技术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法律人工智能界出现了话语与实践、域内与域外的冷热差异。中国在顶层设计、官方政策、学术界研究方面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超过不少国家,但却在司法实践运用效果层面遇冷。而在域外尤其是美国,尽管政府层面的支持力度及辐射规模似乎远不及中国,但地方实践却有亮点。话语层面的"冷热不同"缘于中国与域外国家在人工智能上的认识差异。实践层面"冷热不同"的原因在于前期准备条件的不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法律数据充分性的不同以及法律人工智能的技术瓶颈。未来,中国的法律人工智能应当由冷转热,由热转实,持续强化法律人工智能的实践能力,通过引入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人才从根本上改变法学院的基因,并通过开设法律大数据、法律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实现真正的跨学科互动与交流。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人工智能“辩论员”登台亮相 [J].
李忠东 .
检察风云, 2018, (15) :34-35
[2]   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资格 [J].
吴习彧 .
浙江社会科学, 2018, (06) :60-66+157
[3]   人工智能时代侵财犯罪刑法适用的困境与出路 [J].
吴允锋 .
法学, 2018, (05) :165-179
[4]   人工智能对公司法的影响:挑战与应对 [J].
林少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 21 (03) :61-71
[5]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科学立法 [J].
江必新 ;
郑礼华 .
法学杂志, 2018, 39 (05) :1-7
[6]   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类案类判 [J].
左卫民 .
中国法律评论, 2018, (02) :26-32
[7]   司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开发的技术障碍 [J].
王禄生 .
中国法律评论, 2018, (02) :46-53
[8]   法律的“死亡”: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功能危机 [J].
余成峰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 21 (02) :5-20
[9]   关于法律人工智能在中国运用前景的若干思考 [J].
左卫民 .
清华法学, 2018, 12 (02) :108-124
[10]   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与刑罚体系的重构 [J].
刘宪权 .
政治与法律, 2018, (03) :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