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的创业企业治理框架构建与研究展望

被引:16
作者
王垒
刘新民
王松
机构
[1]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双重委托代理; 创业企业治理框架; 创始高管; 终极控制; 大股东; 代理问题;
D O I
10.16452/j.cnki.sdkjsk.2016.03.008
中图分类号
F271 [企业体制];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当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式的"完美"与现实中凸显的治理诟病,表明借鉴英美等股权分散为特征的成熟上市企业的治理规范和标准,对于具有强家族治理特征的中国创业企业并不见得一定适用。首先,从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高管代理人的机会主义道德风险与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大股东侵占利益道德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关于两类委托代理问题治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缺少关注创业企业治理特殊情境的不足。其次,基于双重委托代理框架构建了创业企业治理框架,提出在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从代理人激励视角分析创始高管在创业企业股权安排对创业企业治理的影响,在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分析大股东委托人在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下所发挥的"监督效应"大于"侵占效应"的最佳股权安排,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分析创业企业不同股权身份制衡度对企业治理的影响路径,并充分考虑外部市场化程度、行业竞争差异以及企业规模等管理情境,以上研究成果将为提高创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99 +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委托代理理论在国有企业的拓展:从单边道德风险到三边道德风险 [J].
王垒 ;
刘新民 ;
丁黎黎 .
商业研究 , 2015, (12) :18-23
[2]   异质委托情境下国企高管自利行为对激励契约的影响分析 [J].
王垒 ;
刘新民 ;
丁黎黎 .
上海经济研究, 2015, (09) :41-48
[3]   期望差距与创始人离任方式选择: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分析 [J].
吕斐斐 ;
贺小刚 ;
葛菲 .
财经研究, 2015, 41 (07) :68-80
[4]   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治理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 [J].
刘新民 ;
王垒 ;
张莹 .
科技与管理, 2014, 16 (06) :105-110
[5]   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掏空行为——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视角的研究 [J].
赵尚梅 ;
史宏梅 ;
杜华东 .
管理评论, 2013, 25 (12) :32-41
[6]   创始人离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 [J].
贺小刚 ;
张远飞 ;
梅琳 .
管理学报, 2013, 10 (06) :816-823
[7]   危机冲击、大股东“管家角色”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J].
连燕玲 ;
贺小刚 ;
张远飞 ;
周兵 .
管理世界, 2012, (09) :142-155
[8]   创始人渐进退出还是激进退出?——对创业家族企业的实证分析 [J].
梅琳 ;
贺小刚 ;
李婧 .
经济管理, 2012, 34 (01) :60-70
[9]   创始人离任中的权力交接模式与企业成长——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贺小刚 ;
燕琼琼 ;
梅琳 ;
李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0) :98-108
[10]   收入不平等、惩罚和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J].
宋紫峰 ;
周业安 .
世界经济, 2011, 34 (10) :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