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权的宪法(学)证成——基于对区分保护论和支配权论的反思

被引:112
作者
张翔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支配权; 人格发展; 国家保护义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个人信息保护法》最终纳入“根据宪法”条款,表征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在底层逻辑上的更动。民法学上权利与利益的区分保护原理,难以适用于整个合宪性法秩序。应将个人信息权确立为宪法位阶的基本权利,并以基本权利作为针对国家的主观防御权和辐射一切法领域的客观价值秩序的原理,协调个人信息保护的私法机制和公法机制。通过对人权条款笼罩下的通信权和人格尊严条款的解释,可以在学理上证立“基本权利束”性质的个人信息权。但其具体保护则应分别归入不同基本权利条款,作出区分化、差异化的多层次构造。个人信息保护的支配权思维有其局限,告知同意模式的式微是重要表现。应将个人信息权的规范目标调整为人格的自由发展,指向免于他人的人格干预。从支配权到人格发展权的思维转换,有助于规制对已收集信息的不当利用、破除“信息茧房”、缓和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紧张,以及在“个人—平台—国家”的三方关系中有效保护个人的自决,同时为数据产业保留发展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国家保护视野中的个人信息权利束 [J].
王锡锌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11) :115-134+206
[2]   数据界权的关系进路 [J].
戴昕 .
中外法学, 2021, 33 (06) :1561-1580
[3]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行政监管 [J].
蒋红珍 .
中国法律评论, 2021, (05) :48-58
[4]   论个人信息权益的构造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21, 33 (05) :1144-1166
[5]   论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J].
刘权 .
法学家, 2021, (05) :1-15+191
[6]   中国宪法上基本权利限制的形式要件 [J].
陈楚风 .
法学研究, 2021, 43 (05) :129-143
[7]   人格权何以成为民事权利? [J].
朱虎 .
法学评论, 2021, 39 (05) :58-69
[8]   功能视角下个人信息的公共性及其实现 [J].
胡凌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1, 27 (05) :176-189
[9]   个人信息泄露侵权责任构成中的“损害”——兼论风险社会中损害的观念化 [J].
谢鸿飞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1, 29 (05) :21-37
[10]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证成 [J].
付新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1, 27 (05) :12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