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脱贫攻坚的组织动员

被引:107
作者
符平 [1 ]
卢飞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2]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脱贫攻坚; 组织动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 ; 120401 ;
摘要
本文从组织动员视角,通过呈现与分析脱贫攻坚中涉及动员的各种制度、过程、策略与技术,揭示了在贫困治理领域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的过程与机制。研究认为,层次鲜明、梯次接续的组织动员机制在治理结构上构建了党政科层组织的内部条块以及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功能性耦合关系,在治理机制上形成了单中心的治理权力与多元治理主体协同行动的共存与实践。组织动员的多重机制重塑了贫困治理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基层政权内部关系、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关系,而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双重创新则激活了贫困治理的国家能力与社会潜力,共同为提升治理效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2+225 +225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消除贫困:中国扶贫新实践的社会学研究 [J].
李小云 ;
徐进 .
社会学研究, 2020, 35 (06) :20-43+242
[2]   扶贫新机制: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组织、运作与功能 [J].
邓燕华 ;
王颖异 ;
刘伟 .
社会学研究, 2020, 35 (06) :44-66+242
[4]   复合治理:地方脱贫进路的一个理论解释——基于153个脱贫摘帽县的扎根研究 [J].
白浩然 ;
李敏 ;
刘奕伶 .
公共行政评论, 2020, 13 (01) :22-40+195
[5]   走向合作制组织:组织模式的重构 [J].
张康之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01) :47-63+205
[6]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主体性——以40年农村发展和减贫为例 [J].
王春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11) :86-103+206
[7]   基于小农户生产的扶贫实践与理论探索——以“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为例 [J].
叶敬忠 ;
贺聪志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02) :137-158+207
[8]   常规治理、运动式治理与中国扶贫实践 [J].
魏程琳 ;
赵晓峰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 (05) :58-69
[9]   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 [J].
李小云 ;
许汉泽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1) :62-66+149
[10]   政策执行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 [J].
王春光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1) :1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