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办案与量刑规范化的实现路径

被引:12
作者
张勇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辅助办案; 规范量刑; 司法能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6 ;
摘要
我国法院尝试推行的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能够为法官刑事办案提供证据分析判断的技术帮助,但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法官量刑,其辅助量刑的实体功能是有限的,须避免工具理性驱逐价值理性、机械主义量刑等错误倾向。当前量刑规范化改革存在刑事裁量权统归上收、法官司法能动性受限的问题,而司法能动性是实现量刑公正的核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法官量刑,应当基于责任与预防的"并合主义"来确定量刑基准与方法,在量刑规范层面保证法官刑事裁量的适当空间;人工智能只能作为辅助量刑的工具,量刑公正仍有赖于法官司法能动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法律+人工智能”的应用新版图 [J].
莊志刚 .
检察风云, 2018, (07) :11-13
[3]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 [J].
季卫东 .
东方法学, 2018, (01) :125-133
[4]   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负面清单 [J].
黄京平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85-94
[5]   人工智能介入司法领域的价值与定位 [J].
潘庸鲁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101-106
[6]   揭秘“206工程”:法院未来的人工智能图景 [J].
严剑漪 .
上海人大月刊, 2017, (08) :40-41
[7]   价值理性的本真与建构 [J].
徐青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4 (04) :91-95
[8]   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的可能性及问题 [J].
吴习彧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04) :51-57+157
[9]   量刑指南的模式比较及总体评价 [J].
陈晓明 .
法治研究, 2017, (02) :37-50
[10]   规范化量刑方法构建基础之检讨 [J].
骆多 .
法商研究, 2016, 33 (06) :1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