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犯罪“情节严重”的综合判断

被引:16
作者
金鸿浩 [1 ]
杨迎泽 [2 ]
机构
[1] 北京化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2] 国家检察官学院
关键词
网络诽谤; 网络犯罪; 情节严重; 综合判断; 实质判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网络诽谤犯罪的“情节严重”应当综合判断,否则容易造成机械司法和不当出入罪现象,进而导致刑法对言论自由的不当介入与过度限制。作为一种整体的评价要素,诽谤罪“情节严重”应当同时满足构成要件中危害行为的“情节严重”和危害结果的“情节严重”,不能只做简单、片面的形式判断。需要在达到入罪门槛基础上,对诽谤行为的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效果方面是否足以危害公民名誉进行实质审查,将情节犯的判断拆分为诽谤内容的虚假负面性、诽谤手段的传播公然性、诽谤后果的恶劣严重性等要素逐一评价。对于溢出基本构成要件的其他情节,如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被害人因名誉受损而自杀等,应当作为量刑情节进行考量,情节严重的可从重或加重处罚,避免量刑情节严重性与定罪情节严重性含糊不分、替代使用问题。诽谤罪“情节严重”综合判断应当按照犯罪构成要件情节、非构成要件情节的先后顺序审查,力争在司法办案中实现更高水平的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的有机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消极刑法观之提倡 [J].
刘艳红 .
清华法学, 2022, 16 (02) :173-192
[2]   网络谣言的刑法治理:从宪法的视角 [J].
姜涛 .
中国法学, 2021, (03) :208-228
[3]   法教义学视角下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认定 [J].
吴波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1, 24 (03) :185-192
[4]   论互联网时代诽谤罪的公诉范围 [J].
金鸿浩 .
政治与法律, 2021, (03) :149-161
[5]   诽谤罪的法益构造与诉讼机制 [J].
车浩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21, (01) :63-77
[6]   大数据证据在网络犯罪案件中的运用——以镶嵌论为视角 [J].
孔德伦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0, 22 (06) :85-96
[7]   信息畸变与权力博弈:重大疫情下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 [J].
范敏 ;
周建新 .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 73 (04) :64-72
[8]   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本土化的考量——兼以与个人信息删除权的比较为视角 [J].
刘学涛 ;
李月 .
科技与法律, 2020, (02) :78-88
[9]   网络犯罪计量对象海量化的刑事规制 [J].
张平寿 .
政治与法律, 2020, (01) :54-69
[10]   关于检察工作的若干问题 [J].
张军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 27 (05)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