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证据在网络犯罪案件中的运用——以镶嵌论为视角

被引:10
作者
孔德伦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大数据; 大数据证据; 镶嵌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D918.2 [侦查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 ; 030604 ; 030609 ; 0838 ;
摘要
镶嵌论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协同效应理论,它描述了一种"信息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价值之和"的信息收集规则,该规则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均有将之运用于刑事犯罪案件处理的判例。大数据技术采用的"数据——理论模型——特定现象"的认知范式,系大数据证据的特征。网络犯罪案件中被告人、被害人分散,对于以被害人数、涉案金额为定罪量刑标准的案件,难以逐一调查取证、辨认核实,这为镶嵌论的逻辑推演路径及大数据证据的认知范式的运用提供了契机。大数据证据作为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新事物",其运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在网络犯罪案件中运用大数据证据时,可以镶嵌论逻辑推演路径为视角,着重审查判断其关联性、可靠性及合法性,以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依法打击犯罪。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监控类技术侦查措施实证研究 [J].
刘梅湘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9, 22 (04) :90-101
[2]   论大数据证据 [J].
刘品新 .
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 (01) :21-34
[3]   电子证据真实性的三个层面——以刑事诉讼为例的分析 [J].
褚福民 .
法学研究, 2018, 40 (04) :121-138
[4]   个人信息大数据与刑事正当程序的冲突及其调和 [J].
裴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42-61
[5]   比例原则视域下电子侦查取证程序性规则构建 [J].
裴炜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1) :80-95
[6]   电子证据的关联性 [J].
刘品新 .
法学研究, 2016, 38 (06) :175-190
[7]   《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J].
喻海松 .
人民司法, 2014, (17) :17-22
[8]   政府信息公开中镶嵌理论的适用与国家安全信息保护 [J].
杨建生 .
社会科学家, 2014, (01) :92-99
[10]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N]. 人民法院报. 2019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