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0 条
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多重效应与影响机制:综述与展望
被引:31
作者:
陈楠
[1
]
刘湘丽
[2
]
樊围国
[3
]
丁微
[4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业经济系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
[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替代效应;
创造效应;
补充效应;
人机融合;
D O I:
10.16471/j.cnki.11-2822/c.2021.11.008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相比自动化对体力劳动的替代,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过改变劳动分工与人力资本价值结构将更为彻底地颠覆未来就业市场。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本文以矛盾对立视角剖析人工智能与就业领域的对立观点、分歧观点与新观点,前瞻解决分歧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发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关键在于大范围重组工作任务并改变工作技能标准,通过技能溢价加重了就业极化、收入不平等现象,而深层原因在于人工智能削弱了低技能工人从劳动产品中获得生存资料的能力,加强了高技能工人从劳动产品中获得生存资料的能力,人力资本积累的差距日益拉大。然而,人工智能重塑任务与技能的路径仍不明确,现有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也存在局限。未来要加强微观层次异质性研究探讨人机融合工作方式与通识技能结构调整对高质量就业的积极作用,为人工智能赋予新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9
页数:15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