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被引:32
作者
谢鑫
张红霞
机构
[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课程体系改革; 一流大学; 课程演变史; 课程梯度; 《博耶报告》;
D O I
10.13236/j.cnki.jshe.2019.07.005
中图分类号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美国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19世纪末科学与实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20世纪20年代后通识课程的兴起与革新,60-80年代过度专业化、职业化和碎片化,21世纪前后整合连贯化等四个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老式"两层楼"、90年代通识"修补"下的"三层楼";进入21世纪迄今的"新三层+个性选修"。中国当前一流大学本科课程改革注重广博基础、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培养,但也存在改革不彻底、通识核心课程学分受限、课程纵向梯度较小等弊端。基于对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实践的分析可见,中国塑造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应当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优先项,其基本架构需深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国情现实形成自身特色。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构建“本研一体”“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J].
史静寰 ;
陈乐 .
中国高等教育, 2019, (01) :23-26
[2]   论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J].
别敦荣 ;
齐恬雨 .
江苏高教, 2018, (01) :4-12
[3]   大四现象: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型——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3 [J].
文雯 ;
史静寰 ;
周子矜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35 (03) :45-54+80
[5]   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 [J].
张红霞 .
高等理科教育, 2010, (05) :67-72
[6]   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 [J].
理查德·莱文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7) :8-10+77
[7]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 [J].
罗燕 ;
史静寰 ;
涂冬波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 (05) :1-13
[8]   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 [J].
刘道玉 .
高教探索, 2009, (01) :5-9
[9]   美国本科课程改革:追求完整的本科教育 [J].
郭德红 .
现代大学教育, 2008, (05) :34-39+112
[10]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 [J].
杨叔子 ;
余东升 .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0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