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

被引:20
作者
张红霞
机构
[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美国; 一流大学; 课程连贯性; 课程梯度; 文化传统; 学科与专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712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是通过贯穿本科四年的一系列结构严谨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其中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程、本科生科研、大四顶峰课程等"四大类"特殊课程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与专业课相互支持,使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循序渐进、体系完整,使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目标得到了保证。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课程问题反映出我们需要从文化传统上对知识观进行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推行“三三制” 创新本科教学模式 [J].
陈骏 .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1) :12-14
[2]   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 [J].
张红霞 .
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1) :93-96
[3]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 [J].
罗燕 ;
史静寰 ;
涂冬波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 (05) :1-13
[4]   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 [J].
刘道玉 .
高教探索, 2009, (01) :5-9
[5]   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 [J].
刘俊霞 ;
张文雪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06) :146-148
[6]   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 [J].
王玮 .
比较教育研究, 2004, (11) :62-66
[7]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 [J].
刘宝存 .
中国大学教学, 2004, (11) :60-61+46
[8]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 [J].
罗清旭 ;
杨鑫辉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03) :47-51
[9]  
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 科学普及出版社 , 李大光,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