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144
作者
李丽娟 [1 ]
杨文斌 [2 ]
肖明 [1 ]
章云 [3 ]
机构
[1] 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
[2] 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建设中心
[3] 广东工业大学
关键词
跨学科; 多专业融合; 新工科; 培养模式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通过实施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培养,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创新管理机制,营造了创新思维的育人环境;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跨学科的变化和适应能力;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成效显著,培养了一批面向智能控制和制造、智能信息和人工智能、科技金融与大数据管理、印制电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新工科人才。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新工科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跨界与融合.[D].李佳敏.华东师范大学.2014, 01
[2]   基于设计思维的STEM教育创新课程研究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d.loft STEM课程为例 [J].
陈鹏 ;
田阳 ;
黄荣怀 .
中国电化教育, 2019, (08) :82-90
[3]   新工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
章云 ;
李丽娟 ;
杨文斌 ;
蔡述庭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 (02) :50-56
[4]   基于“4I”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J].
王迎军 ;
李正 ;
项聪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2) :15-19+29
[5]   顺应知识易获得特性的高等工程教学方式变革思考 [J].
卢锡雷 ;
姜屏 ;
李娜 ;
王伟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2) :147-152
[6]   MIT跨学科培养本科生的理念基础、支撑条件与主要途径 [J].
雷洪德 ;
高强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11) :76-79
[7]   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 [J].
焦磊 ;
谢安邦 .
中国高教研究, 2014, (11) :54-58
[8]   跨学科教育: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案例研究 [J].
张伟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03) :118-125
[9]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博士质量的危机 [J].
陈洪捷 .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1 (01) :57-63
[10]   小而精:普林斯顿大学办学特色分析 [J].
陈翠荣 ;
王坤庆 .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04) :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