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67
作者
章云 [1 ]
李丽娟 [2 ]
杨文斌 [3 ]
蔡述庭 [4 ]
机构
[1] 广东工业大学
[2] 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
[3] 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建设中心
[4]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
多专业融合; 培养模式; 产业学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科学技术向更深处发展,知识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工程人才"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远远超过对"认知能力"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过去主辅修、二元复合(双学位)、多元复合(大类培养)等培养路径,均是期望全面的知识与能力都在同一个体上实现。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培养路径,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广东工业大学以探索满足创新产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为目标,以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方式和组织形式为途径,实施多专业融合培养改革及产业学院多主体育人试点,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based Laboratory Works.[J].Ionel-Bujorel Păvăloiu;Ionel Petrescu;Cristian Dragomirescu.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 C
[2]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Europe: the case of the Fifth Framework programme [J].
Bruce, A ;
Lyall, C ;
Tait, J ;
Williams, R .
FUTURES, 2004, 36 (04) :457-470
[3]   顺应知识易获得特性的高等工程教学方式变革思考 [J].
卢锡雷 ;
姜屏 ;
李娜 ;
王伟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2) :147-152
[4]   创新引领战略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J].
徐向民 ;
李正 ;
韦岗 ;
李斌 ;
殷瑞祥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2) :153-164
[6]   因时而动 返本开新 建设发展新工科——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J].
张大良 .
中国大学教学, 2017, (04) :4-9
[7]   应用型跨界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机制设计与模型建构 [J].
吕海舟 ;
杨培强 .
中国大学教学, 2017, (02) :35-39
[8]   MIT跨学科培养本科生的理念基础、支撑条件与主要途径 [J].
雷洪德 ;
高强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11) :76-79
[9]   技术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差别 [J].
杨毅刚 ;
王伟楠 ;
孟斌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04) :66-70+104
[10]   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与理性选择 [J].
娄延常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 (02) :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