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重构社会阶层意识

被引:10
作者
隋岩 [1 ]
罗瑜 [2 ]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2] 《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
关键词
互联网群体传播; 阶层意识; 网络语言; 主体性; 阶层刻板印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C913.4 [文教、卫生];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40203 ; 030301 ; 1204 ;
摘要
社会分层源于资源和利益分配上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其结构既受制于客观的地位划分标准,也受到主观阶层意识的建构。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的传播特性打破了大众传媒对媒介资源分配的垄断,也推动了网民主体性的上升,影响着碎片化的主观阶层意识在当前中国社会的重新聚合。作为根植于互联网群体传播环境下的符号表意系统,网络语言既体现了个体主体性对现有意识形态的突围,又催生出新的群体区隔。随着网络语言从虚拟空间走向日常生活空间,其背后所代表的规约和惯习也影响着现实层面的群体认同和阶层意识建构。网络语言的滥用极易导致阶层刻板印象的强化和阶层对立的加剧,从而造成社会舆论的激化和非理性情绪的蔓延。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论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媒介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 [J].
隋岩 ;
陈一愚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 (06) :128-133
[2]   主体间性理论与大学英语“主体互动”契合性探析 [J].
单文博 ;
曾罡 .
航海教育研究, 2015, 32 (01) :74-76
[3]   新媒体、新修辞与转型中国的性别政治、阶级关系:以“绿茶婊”为例 [J].
曹晋 ;
徐婧 ;
黄傲寒 .
新闻大学, 2015, (02) :50-59
[4]   论群体传播中的群体主体性——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考察 [J].
隋岩 ;
常启云 .
当代传播, 2014, (06) :18-21
[5]   主体性观念的兴起、话语策略及其衰落 [J].
耿占春 .
文艺研究, 2014, (06) :5-15
[6]   媒介与阶层——一个传播学研究的经典进路 [J].
何晶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21 (01) :78-93+127
[7]   媒介融合背景下意见表达方式的变化与反思 [J].
吴惠凡 .
国际新闻界, 2013, 35 (11)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