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事实”与“法律要件”之间:证明责任分配对象的误识与回归

被引:41
作者
胡学军
机构
[1] 南昌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明责任; 生活事实; 法律要件; 要件事实; 真伪不明;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2.013
中图分类号
D915 [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我国证明责任研究长期以来聚焦于证明责任在主体间的分配,而忽略了证明责任分配客体的具体指涉,因此常在现实案件中陷入误区。证明责任并非为解决证据短缺导致的生活事实"模糊不清",生活事实"模糊不清"亦不宜作证明责任裁判。本质上,证明责任针对的是抽象规范对应具体案件事实的法律适用困境。证明责任的对象应从生活事实重新回归定位为法律要件事实。相应地,证明责任的主观涵义应从对生活事实的举证证明,转向作为法律适用核心环节的案件事实与规范要件相连接的归属论证。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5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3]   案件事实的归属论证 [J].
黄泽敏 .
法学研究, 2017, 39 (05) :74-92
[4]   论中国“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兼评德国理论新进展 [J].
任重 .
当代法学, 2017, 31 (05) :19-32
[5]   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的再认识——兼论《民诉法解释》第90条、第91条和第108条 [J].
任重 .
法律适用, 2017, (15) :18-28
[7]   “蛋壳脑袋”规则之反思与解构 [J].
孙鹏 .
中国法学, 2017, (01) :268-287
[8]   作为动机体系的证据法 [J].
John Leubsdorf ;
刘强 ;
王进喜 .
证据科学, 2013, 21 (01) :104-128
[9]   民事诉讼中文书真伪的“举证责任”问题 [J].
袁中华 .
法学家, 2012, (06) :126-13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