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我“啬于人”,相依自我“啬于己”——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曾世强 [1 ,2 ]
陈健 [3 ]
吕巍 [1 ]
潘黎 [1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自我建构; 储蓄和消费选择; 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 心理效用;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6.06.012
中图分类号
F126.1 [人民消费水平、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已有研究发现,自我建构会影响储蓄和消费的选择,独立自我主导的西方人倾向于消费,相依自我主导的中国人倾向于储蓄;但很少有学者关注热衷储蓄的中国人在为别人消费时为何出手大方。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啬于己,不啬于人"出发,研究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与自我建构对个体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心理效用角度进行机理分析。两组实验发现:为自己消费时,独立自我比相依自我更倾向于消费;为他人消费时,相依自我比独立自我更倾向于消费;为自己消费时,自我重要感中介了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表现出独立自我比相依自我更倾向于消费,为他人消费时,他人依赖感中介了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的选择,表现出相依自我比独立自我更倾向于消费。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产品地位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研究 [J].
曾世强 ;
陈健 ;
吕巍 .
经济管理, 2015, 37 (02) :139-148
[2]   储蓄和消费的选择:自我建构对应对目标冲突的影响 [J].
潘黎 ;
吕巍 ;
王良燕 .
管理评论, 2013, 25 (03) :27-37
[3]   我国储蓄率形成原因探析 [J].
魏勇强 .
商业研究, 2012, (12) :120-124
[4]   为什么消费者会感觉到有面子?——消费者面子及其感知机制研究 [J].
汪涛 ;
张琴 .
经济管理, 2011, 33 (07) :78-88
[5]   个性消费,还是地位消费——中国人的“面子”如何影响象征型的消费者—品牌关系 [J].
王长征 ;
崔楠 .
经济管理, 2011, 33 (06) :84-90
[6]   透视中国居民高储蓄现象:效率损失和因素分析 [J].
张明 .
上海经济研究, 2005, (08) :16-22
[7]  
Spotlights, Floodlights, and the Magic Number Zero: Simple Effects Tests in Moderated Regression[J] .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 2013 (2)
[8]  
Framing Goals to Influence Personal Savings: The Role of Specificity and Construal Level[J] .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 2011 (6)
[9]   Accounting for the role of habit in regular saving [J].
Loibl, Caezilia ;
Kraybill, David S. ;
DeMay, Sara Wackier .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11, 32 (04) :581-592
[10]  
Generous Paupers and Stingy Princes: Power Drives Consumer Spending on Self versus Others[J] .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 2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