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祁连山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19
|
作者
邱丽莎 [1 ,2 ,3 ]
张立峰 [1 ,2 ,3 ]
何毅 [1 ,2 ,3 ]
陈有东 [1 ,2 ,3 ]
王文辉 [1 ,2 ,3 ]
机构
[1]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2]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3] 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MODIS ET; 气候因子; MODIS NDVI; 祁连山;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20.03.031
中图分类号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不同时期祁连山ET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基于2000—2018年的祁连山MOD16 ET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祁连山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MOD16 ET产品精度能够满足祁连山ET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2)祁连山ET时间序列在2000—2008年的增加速率为3.02 mm/a,远大于2009—2018年(1.14 mm/a)。2008年以后,由于暖湿化趋势的减缓,ET增加趋势也有所减缓;空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状态,2000—2008年和2009—2018年两个时期面积显著增加分别为21.47%和9.81%。2008年以后研究区中部ET显著减少。(3)不同植被类型表现为草甸ET>耕地ET>林地ET>荒漠ET,其中耕地ET增加最为显著,草甸ET下降最明显。(4)气温和风速对祁连山ET变化影响最为显著,2000—2008年祁连山西北部的暖湿化是ET增加的主要原因。2008年以后,中部地区ET的减小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可为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决策及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Comparis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vegetation betwee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of eastern Eurasia and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of eastern North America[J]. GUO Xiao-yi,ZHANG Hong-yan,WANG Ye-qiao,HE Hong-shi,WU Zheng-fang,JIN Ying-hua,ZHANG Zheng-xiang,ZHAO Jian-jun.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8(01)
  • [2] 2000-2015年祁连山植被变化分析
    蒋友严
    杜文涛
    黄进
    赵慧珍
    王成福
    [J]. 冰川冻土, 2017, (05) : 1130 - 1136
  • [3] 基于台站和MOD16数据的山东省蒸散及潜在蒸散时空变化
    赵燊
    陈少辉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8) : 1040 - 1047
  • [4] 2000年以来华北平原植被生产力和蒸散变化的归因分析(英文)
    陈学娟
    莫兴国
    胡实
    刘苏峡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7, 27 (06) : 661 - 680
  • [5] 1961-2015年中国潜在蒸散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J]. 资源科学, 2017, 39 (05) : 964 - 977
  • [6] 2001-2015年喜马拉雅南麓地区植被变化遥感监测
    马磊
    闫浩文
    何毅
    张乾
    刘波
    [J]. 干旱区地理, 2017, 40 (02) : 405 - 414
  • [7] 基于MOD16的汉江流域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
    张静
    任志远
    [J]. 地理科学, 2017, 37 (02) : 274 - 282
  • [8] 中国西北干旱区蒸散发时空动态特征
    邓兴耀
    刘洋
    刘志辉
    姚俊强
    [J]. 生态学报, 2017, 37 (09) : 2994 - 3008
  • [9] 1958~2012年河西走廊风能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艳艳
    张多勇
    张耀宗
    王国强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10) : 188 - 195
  • [10] 祁连山南坡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曹广超
    张航
    曹生奎
    赵青林
    蒋刚
    [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2 (03) : 43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