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被引:512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实质解释论; 形式解释论; 罪刑法定; 处罚范围; 犯罪构成; 解释理念;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0.04.006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对构成要件的解释不能停留在法条的字面含义上,必须以保护法益为指导,使行为的违法性与有责性达到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做出扩大解释,以实现处罚的妥当性。在解释构成要件时,不能脱离案件事实;在遇到法律疑问时,不能将有利于被告人作为解释原则。实质解释论同时维护罪刑法定主义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既有利于实现处罚范围的合理性,也有利于实现构成要件的机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犯罪论体系的位阶性研究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10, 32 (04) :100-122
[2]   犯罪论体系的意义与机能 [J].
山口厚 ;
付立庆 .
中外法学, 2010, 22 (01) :23-31
[3]   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 [J].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2009, 31 (06) :41-56
[4]   法定刑升格条件的认识 [J].
张明楷 .
政法论坛, 2009, 27 (05) :84-94
[5]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刑法学的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8, 13 (06) :96-111
[6]   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J].
张明楷 .
法学家, 2008, (04) :65-75+93
[7]   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 [J].
张明楷 .
法学, 2004, (11) :62-72
[8]   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性质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1999, (06) :105-112
[9]  
定罪的四个基本规则[N]. 陈兴良.检察日报. 2009 (003)
[10]  
判例刑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