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权的人权属性——以历史演进为视角

被引:90
作者
吴英姿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诉权; 人权; 程序; 公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 [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诉权被认为来自罗马法上的"Actio",但罗马法上的诉权其实是类型化了的诉讼程序,是特定主体在特定条件下被许可运用的特权。不同的诉权是实现不同诉求的程式(仪式)。私法诉权说完成了诉权的权利化改造;公法诉权说将诉权从私人之间的关系上升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诉权观念的革命。二战后,新自然法学与人权理论的繁荣为诉权人权论的浮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程序正义理论,特别是法律程序主义让诉权人权论走向成熟。以诉权人权论为基础构建的司法结构,是一个要求充分尊重诉权的主体地位、包含诉权与审判权商谈机制的结构。诉权的人权性质使得诉权具有绝对性,不得为诉权的实现附加条件。诉权不可放弃,放弃诉权的契约没有诉讼法上的效力。诉权不可否定,只能经行使而消耗。在诉权人权论下,民事诉讼目的当确定为"公正解决纠纷"。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30+207 +207-20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司法的公共理性:超越政治理性与技艺理性 [J].
吴英姿 .
中国法学, 2013, (03) :62-73
[2]   回到抽象的诉权说 [J].
严仁群 .
法学研究, 2011, 33 (01) :111-125
[3]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问题探析 [J].
王德新 .
北方法学, 2010, 4 (06) :120-124
[4]   法律中“人”的形象变迁与“人权条款”之功能 [J].
郭春镇 .
学术月刊, 2010, 42 (03) :21-27
[5]   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 [J].
吴英姿 .
法学研究, 2009, 31 (05) :111-130
[6]   通过民主和法治获得解放——读《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J].
高鸿钧 .
政法论坛, 2007, (05) :162-171
[7]   权利概念的历史 [J].
方新军 .
法学研究, 2007, (04) :69-95
[9]   诉权法理研究论纲 [J].
周永坤 .
中国法学, 2004, (05) :13-26
[10]   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 [J].
张卫平 .
中国法学, 2004, (03) :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