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问题探析

被引:6
作者
王德新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可诉性; 制度构想;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0.06.019
中图分类号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我国自2001年批准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来,有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否具有可诉性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具有可诉性的观点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立足于我国国情,从多方面完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制度,并在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探索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的理论和制度,将是法律制度发展的一条可行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研究.[M].柳文华;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M].(荷)马尔赛文(Maarseveen;H.Van);(荷)唐(Tang;G.Vander)著;陈云生译;.华夏出版社.1987,
[3]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J].
杜雪梅 .
社会科学论坛, 2006, (02) :123-126
[4]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实施机制 [J].
朱晓青 .
法学研究, 2000, (02) :1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