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电子送达制度的重构——立足互联网法院电子送达的最新实践

被引:15
作者
北京互联网法院课题组
张雯
颜君
机构
关键词
电子送达; 互联网法院; 送达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 [诉讼法]; D926.23 [专门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送达程序的本质是解决法院和当事人之间信息交互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载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可推动多种送达方式的电子化转型。而实践中,影响电子送达推行的关键因素在于,送达主体身份校验、送达地址收集和送达效力判定等3个核心问题的解决。结合诉讼法相关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的相关实践,建议构建全国层面官方认证的政务系统专用账户,并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的使用,拓展送达地址获取渠道。同时,在技术中立和技术平等的理念下,建议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多种传统送达方式相结合,大大拓展电子送达的适用范围和效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互联网+”时代下民事送达新路径探索——以实名制手机支付软件为核心的电子送达方式 [J].
梁峙涛 .
科技与法律, 2019, (02) :81-85+94
[2]   以手机短信为载体的电子送达方式研究 [J].
徐振华 ;
韦苇 ;
张朴田 .
人民司法, 2019, (01) :95-100
[3]   电子法院:由内部到外部的构建 [J].
王福华 .
当代法学, 2016, 30 (05) :23-35
[4]   德国司法的电子应用方式改革 [J].
周翠 .
环球法律评论, 2016, 38 (01) :98-114
[5]  
德国民事送达改革研究——写在德国《民事送达改革法》颁行十年之际[J]. 张陈果.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4(02)
[6]  
推进跨域立案、线上送达,让百姓''少跑腿'',让诉讼服务''多跑路'' .2 曹音.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210325654397638&wfr=spider&for=pc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