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民事送达新路径探索——以实名制手机支付软件为核心的电子送达方式

被引:9
作者
梁峙涛
机构
[1]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民事送达; 电子送达; 实名制; 手机支付软件;
D O I
10.19685/j.cnki.cn11-2922/n.2019.02.0011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行,法院案件数量急剧增多。民事送达效率的停滞不前,与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信息化时代,推行电子送达更具实践意义。然而,传统电子送达有其法律要件和局限性,包括需受送达人明示同意电子送达、需配备电子传送设备、需能确认收悉的方式、需排除三种特定法律文书等。笔者通过分析其价值取舍,把握立法者意图,提出"以实名制手机支付软件为核心的电子送达方式"的新模型,并对各要件逐一阐释。从实现"直接关联"的社会契约论的分析、实现"确认收悉"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可行性的分析等三个方面扫清理论障碍,以期对司法实践有积极的影响和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94 +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司法现代化视角下的我国民事电子送达问题研究 [J].
吐热尼萨·萨丁 .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 (05) :60-66
[2]   我国民事诉讼电子送达探析 [J].
石春雷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3) :120-128
[3]  
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http://hznews.hangzhou.com.cn/xinzheng/content/2013-12/03/content4988704.htm .
[4]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大数据信息系统. http://www.jcrb.com/xztpd/dkf/201612/2016sddxal/2016hjmd/201612/t201612131694733.html[2] .
[5]  
"移动政务"将迎来爆发时点.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5-04/15/content33964187.htm . 2015
[6]   民事诉讼电子送达的实践与思考 [J].
迟佳慧 .
法制博览, 2016, (18) :65-65
[7]  
中国活跃手机上网用户达12.47亿.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70518/4216652.shtml .
[8]  
破解送达难题 助力金融创新[N]. 曹钰,宁宇. &nbsp人民法院报. 2017 (005)
[9]   民事电子送达问题研究 [J].
宋朝武 .
法学家, 2008, (06) :125-130
[10]   浅析民事诉讼中电子送达方式的适用 [J].
覃豪曼 .
法制与经济, 2017, (02) :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