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上的“公开权”——《民法典》人格标识许可使用规定之解析

被引:33
作者
温世扬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开权; 人格标识; 有利解释; 任意解除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的"公开权"并不是一项具体人格权,也不属于一般人格权范畴,而是某些具体人格权特有的一项权能。《民法典》第993条仅适用于"标表型人格权",其他人格权无"许可使用"规则之适用余地。对"姓名""名称"应作广义解释,"其他人格标识"包括声音和形象。人格标识许可使用可采取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或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使用合同适用"有利解释"规则和"任意解除权"规则有其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立法的创新发展 [J].
杨立新 .
法商研究, 2020, 37 (04) :18-31
[2]   分合之间:民法典中的合同任意解除权 [J].
朱虎 .
中外法学, 2020, 32 (04) :1018-1041
[3]   继续性合同的解除:违约方解除抑或重大事由解除 [J].
韩世远 .
中外法学, 2020, 32 (01) :104-127
[5]   合同解释规则及其中国化 [J].
崔建远 .
中国法律评论, 2019, (01) :83-95
[6]   人格权的属性: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利用 [J].
王利明 .
中外法学, 2018, 30 (04) :845-861
[7]   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利用的制度构建 [J].
于晓 .
理论学刊, 2018, (01) :132-139
[8]   人格商业化利用权的教义学构造 [J].
刘召成 .
清华法学, 2014, 8 (03) :118-136
[9]   美国公开权理论发展史考察——以经典案例为线索 [J].
陈龙江 .
北方法学, 2011, (02) :149-160
[10]   商品化权性质的理论之争及反思 [J].
张丹丹 ;
张帆 .
当代法学, 2007, (05)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