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上的人格权

被引:38
作者
林来梵
骆正言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权; 宪法上的人格权; 内涵; 范围理论; 审查基准;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08.05.013
中图分类号
D911 [国家法、宪法];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如果说有关私法上的人格权之讨论在近年已近乎白热化,那么宪法中的人格权却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然而,在德、日等国的法制史上,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却曾经先由宪法条文中引出,转而反哺于私法;而倘若忽视宪法上的人格权理论,则不可能完整理解民法上的人格权。从德、日诸国精致丰富的人格权理论观之,人格权内涵中最具特征的当是其"概括性",它以保护人格的自主发展为主轴,特别保护隐私权、名誉权和自我决定权等。然而,为了克服其内容上的这种宽泛性和多元性,两国法院也确立了人格权的范围理论和多重审查基准,为人格权的保护和限制划定相对明确的界限。凡此种种,均值得吾人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J].
林来梵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3) :47-55+126
[2]   关于民事权利的宪法学思维——以一般人格权为对象的观察 [J].
姚辉 ;
周云涛 .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01) :91-98
[3]   试论人格权的新发展 [J].
王利明 .
法商研究, 2006, (05) :16-28
[5]  
隐私权的宪法保护[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秀哲, 2007
[6]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伊曼努尔·康德著, 2005
[7]  
人格权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著, 2005
[8]  
人身权法论[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杨立新著, 2002
[9]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M]. 法律出版社 , 林来梵著, 2001
[10]  
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叶本度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