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农作物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36
|
作者
谷家川 [1 ]
查良松 [1 ,2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2] 安徽师范大学GIS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农作物; 碳储量; 动态变化; 皖江城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近20a(1991~2010)主要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结合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根冠比、果实水分系数,利用农作物产量与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法对皖江城市带主要农作物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分析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总量和构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a来该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和植被碳密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2010年研究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占当年安徽省能源消耗总排碳量的23.06%,具有十分明显的碳汇效应,但农作物碳储量和碳密度呈现一定的波动性。研究区中农作物碳储量以水稻作物为主(占总碳储量的66.59%),各市农作物碳储量、碳密度表现为:六安、滁州农作物碳储量最大,铜陵最小;滁州、马鞍山农作物碳密度最大,铜陵最小。最后根据该区农作物碳库的构成特点和动态特征,为其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碳库的碳储量和碳密度提出一些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07 / 15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2) : 215 - 219
  • [2] 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分析及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模型
    张乐勤
    李荣富
    陈素平
    祝亚雯
    许信旺
    [J]. 资源科学, 2012, 34 (02) : 316 - 327
  • [3] 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夏雪
    车升国
    [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9) : 214 - 218
  • [4] 江苏省13城市1996~2008年碳排放时空变异分析
    李阿萌
    张京祥
    肖翔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10) : 1235 - 1242
  • [5] 1980~2007年三江平原主要农作物碳蓄积量变化特征分析
    徐素娟
    刘景双
    王洋
    郑娜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10) : 179 - 183
  • [6]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
    段华平
    张悦
    赵建波
    卞新民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05) : 203 - 208
  • [7] 基于RS和GIS的无锡市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估算
    侯学会
    牛铮
    黄妮
    王李娟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 (05) : 605 - 612
  • [8] 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生产的碳效率研究初报
    史磊刚
    范士超
    孔凡磊
    陈阜
    [J]. 作物学报, 2011, 37 (08) : 1485 - 1490
  • [9] 川中丘陵地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演替过程中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罗怀良
    朱波
    陈国阶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5) : 617 - 621
  • [10] 农用地碳汇效应估算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邢燕燕
    张艳芳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 (03) : 203 - 2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