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飞雁滩动力特征与地形剖面塑造(英文)

被引:2
作者
应铭 [1 ]
李九发 [2 ]
陈沈良 [2 ]
戴志军 [2 ]
机构
[1]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飞雁滩; 侵蚀; 波流共同作用; 地形剖面; 泥沙输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飞雁滩是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黄河尾闾由刁口流路入海形成的黄河亚三角洲。自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入海后,飞雁滩岸滩发生强烈侵蚀后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形固定断面观测资料、2004年4月现场水文泥沙及沉积物取样资料为基础,地形剖面后退距离作为统计参数,并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潮流和波浪底摩阻流速的横向分布,从动力分布和沉积物结构方面解释了飞雁滩典型剖面的变化特征。30 a来飞雁滩岸滩地形剖面经历了"快速后退侵蚀——慢速调整——波动触发"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其三角洲前缘侵蚀逐渐消失过程。沉积物抗冲性强弱是剖面蚀退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最大蚀退量水深范围与闭合深度。风暴潮仍是今后海滩地形剖面演变的触发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现代黄河三角洲潮滩原状沉积物冲刷试验 [J].
时连强 ;
李九发 ;
应铭 ;
李为华 ;
陈沈良 ;
董平 .
海洋工程, 2006, (01) :46-54
[2]   黄河入海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 [J].
李国胜 ;
王海龙 ;
董超 .
地理学报, 2005, (05) :707-716
[3]   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海岸的侵蚀及机理附视频 [J].
陈沈良 ;
张国安 ;
陈小英 ;
张建华 ;
徐丛亮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3) :9-14
[4]   多尺度有限元法在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 [J].
薛禹群 ;
叶淑君 ;
谢春红 ;
张云 .
水利学报, 2004, (07) :7-13
[5]   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的冲淤及造陆速率 [J].
尹延鸿 .
海洋地质动态, 2003, (07) :13-18+37
[6]   波流共同作用下废黄河河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预测模式 [J].
虞志英 ;
张国安 ;
金镠 ;
包四林 ;
樊社军 .
海洋与湖沼, 2002, (06) :583-590
[7]   黄河废弃三角洲海底冲淤演变规律研究 [J].
刘勇 ;
李广雪 ;
邓声贵 ;
赵东波 ;
温国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3) :27-34
[8]   江苏海岸侵蚀过程及其趋势 [J].
张忍顺 ;
陆丽云 ;
王艳红 .
地理研究, 2002, (04) :469-478
[9]   基于GIS的淤泥质潮滩侵蚀堆积空间分析 [J].
李恒鹏 ;
杨桂山 .
地理学报, 2001, (03) :278-286
[10]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及其环境地质效应 [J].
李福林 ;
庞家珍 ;
姜明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4)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