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黄河三角洲飞雁滩动力特征与地形剖面塑造(英文)
被引:2
作者:
应铭
[1
]
李九发
[2
]
陈沈良
[2
]
戴志军
[2
]
机构:
[1]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飞雁滩;
侵蚀;
波流共同作用;
地形剖面;
泥沙输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飞雁滩是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黄河尾闾由刁口流路入海形成的黄河亚三角洲。自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入海后,飞雁滩岸滩发生强烈侵蚀后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形固定断面观测资料、2004年4月现场水文泥沙及沉积物取样资料为基础,地形剖面后退距离作为统计参数,并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潮流和波浪底摩阻流速的横向分布,从动力分布和沉积物结构方面解释了飞雁滩典型剖面的变化特征。30 a来飞雁滩岸滩地形剖面经历了"快速后退侵蚀——慢速调整——波动触发"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其三角洲前缘侵蚀逐渐消失过程。沉积物抗冲性强弱是剖面蚀退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最大蚀退量水深范围与闭合深度。风暴潮仍是今后海滩地形剖面演变的触发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8
页数:15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