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内在逻辑——一个连接演进的解析框架

被引:44
作者
胡乐明
杨虎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连接; 产业融合; 发展战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1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特征的明显差异,以及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特征上的“趋同”和“融合”,与连接技术发展及其所导致的连接方式变化密切相关。从直接驱动到单元驱动以及机电一体化,机器体系物理连接方式的改变,是生产环节分解从而导致传统制造业规模经济和效率经济特征的深层原因。随着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形成物理连接和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连接的双重连接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征,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使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特征上更加趋同,在产业功能上趋于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特征新变化,不仅挑战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制造业引擎假说,而且也使得不同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6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经济长波的历史界分与解析框架:唯物史观视角下的新拓展 [J].
胡乐明 ;
刘刚 ;
高桂爱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 33 (05) :89-103
[3]   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 [J].
魏后凯 ;
王颂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1) :5-22
[4]   面向中上等收入阶段的中国工业化战略研究 [J].
黄群慧 ;
黄阳华 ;
贺俊 ;
江飞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12) :94-116+207
[5]   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 [J].
江小涓 .
经济研究, 2017, 52 (03) :4-17
[6]   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 [J].
江小涓 .
经济研究, 2008, (02) :4-18
[7]   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 [J].
阿林·杨格 ;
贾根良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6, (02) :52-57
[8]  
美国增长的起落.[M].罗伯特·戈登.中信出版社.2017,
[9]  
服务业.[M].(意) 费利; (意) 罗萨蒂; (意) 特里亚; 主编.格致出版社.2011,
[10]  
服务经济思想史.[M].(法) 德劳内; (法) 盖雷 ; 著.格致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