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长波的历史界分与解析框架:唯物史观视角下的新拓展

被引:17
作者
胡乐明 [1 ]
刘刚 [2 ]
高桂爱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长波理论;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工业革命; 唯物主义历史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F091.3 [近现代经济思想(1640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回归历史方法是半个世纪以来经济长波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缺少兼容中间层次分析和技术革命重要性的系统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长波理论也未能确立一个准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全面的方法论基础"。为此,有必要回归唯物主义历史观视角,以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作为解析经济长波的中间层次概念,重构长波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基于这一框架,可以将从波谷到波谷划分经济长波的传统做法调整为佩蕾丝提出的从波峰到波峰的划分方法,从而将经济长波的历史界分由传统的五次"倒V"型长波发展为六次"V"型长波。这样一来,每次技术革命对应一次"V"型长波,每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革命和制度变革对应两次长波的"W"型走势,从而将经济长波的本质归结为生产方式演变趋势的外在表现。长波理论不仅要揭示生产力"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以及技术与经济的互动机制,还要揭示政治与文化的长期变迁及其作用规律,从而服务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助力"两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The Asymmetric path of Economic Long Waves [J].
Coccia, Mario .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0, 77 (05) :730-738
[2]  
美国增长的起落.[M].罗伯特·戈登.中信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  
现代世界体系.[M].(美) 沃勒斯坦 (Wallerstein;I.)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  
世界经济简史.[M].(美) 卡梅伦 (Cameron;R.) ; (美) 尼尔 (Neal;L.)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6]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M].(英) 科恩 (Cohen;G.A.) ;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世界经济史纲.[M].(德) 韦伯;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8]  
光阴似箭.[M].( ) 弗里曼; ( ) 卢桑;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  
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M].( ) 佩蕾丝;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  
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M].(比)欧内斯特·曼德尔(ErnestMandel)著;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