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凯恩斯悖论”——关于生产率分享的思考

被引:8
作者
蔡昉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生产率; 凯恩斯悖论; 索洛悖论; 泽拉兹尼假说; 社会福利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3 [近现代经济思想(16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凯恩斯在193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预测,生产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以致困扰人类的经济问题将在一百年之后得到解决。他预见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将始终伴随着成长中的烦恼和调整中的痛楚,事实上提出了一个如何分享生产率成果的命题。本文称之为“凯恩斯悖论”。本文从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角度揭示,这个以悖论形式存在的命题提出了一个关于经济发展的真实问题,并且与另一个著名的命题即“索洛悖论”具有逻辑上和经验事实上的密切关联,因而可以成为解答后者的钥匙。本文阐释了在创造性破坏机制作用受到制约条件下,普遍产生的资源配置僵化和退化现象,是技术进步过程中整体生产率提高受阻的原因,因而做出一个关于索洛悖论的另类解释。本文还阐释了生产率合理分享是生产率持续提高的保障,并提出生产率分享的终极途径是建立一个随着生产率增长而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制度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枪炮、病菌与钢铁.[M].贾雷德·戴蒙德.中信出版社.2021,
[2]  
美国增长的起落.[M].罗伯特·戈登.中信出版社.2017,
[3]  
哥达纲领批判.[M].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5,
[4]  
21世纪资本论.[M].皮凯蒂.中信出版社.2014,
[5]  
经济发展理论的十位大师.[M].米耶;西尔斯.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6]  
断层线.[M].(美) 拉詹; 著.中信出版社.2011,
[7]  
趁生命气息逗留.[M].(美) 泽拉兹尼; 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  
凯恩斯传.[M].(英) 斯基德尔斯基;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9]  
凯恩斯传.[M].(英)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Skidelsky)[著];相蓝欣;储英译;.三联书店.2006,
[10]  
世界经济千年史.[M].(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著;伍晓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