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认知、担忧与保护:基于全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24
作者
徐敬宏 [1 ,2 ]
侯伟鹏 [1 ]
程雪梅 [1 ]
王雪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
关键词
微信使用; 隐私关注; 隐私认知; 隐私保护; 隐私悖论;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8.05.010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研究通过调查中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考察了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隐私认知、隐私担忧和隐私保护的相关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微信使用程度越高,其隐私关注和隐私认知水平越高。大学生对社会隐私信息的认知水平高于个人隐私信息的认知水平。总体看来,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对个人信息的认知水平越高,其隐私关注和隐私担忧水平越高,采取隐私保护措施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大学生在微信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隐私悖论"现象,即大学生一方面表示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泄露,但又主动披露大量的隐私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7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社交媒体用户信息隐私关注的形成机制研究 [J].
张会平 ;
杨京典 ;
汤志伟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06) :40-43
[2]   英语学界社交媒体“隐私悖论”研究 [J].
李兵 ;
展江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 (04) :98-112+128
[3]   互联网治理中的隐私议题:基于社交媒体的个人生活分享与隐私保护 [J].
殷乐 ;
李艺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 (S1) :69-77+127
[4]   个人隐私数据“二次使用”中的边界 [J].
顾理平 ;
杨苗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 (09) :75-86+128
[5]   微信使用行为对个体社会资本的影响 [J].
王玲宁 .
新闻大学, 2015, (06) :114-119
[6]   媒介的碎片化使用:媒介使用概念与测量的再思考 [J].
廖圣清 ;
黄文森 ;
易红发 ;
申琦 .
新闻大学, 2015, (06) :61-73
[8]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10]   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社交网络中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现状 [J].
徐敬宏 ;
张为杰 ;
李玲 .
国际新闻界, 2014, 36 (10) :14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