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宪法正当性视野下的人格尊严保障
被引:2
|
作者
:
仪喜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仪喜峰
机构
:
[1]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来源
:
河北法学
|
2012年
/ 30卷
/ 12期
关键词
:
人格尊严;
规范宪法;
宪法正当性;
D O I
:
10.16494/j.cnki.1002-3933.2012.12.011
中图分类号
: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3 ;
摘要
:
人格尊严的规范被誉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保障人格尊严既是"规范宪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判断宪法正当性的重要基石。规范宪法要求涉及人格尊严的宪法规范必须完备、充分,并积极吸收国际条约中的人格尊严条款;宪法的正当性可以通过人格尊严保障的主体广泛性、标准复合性以及方式多样性等途径得以体现和证明。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一样的文化可一样尊重人的尊严
罗豪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权研究会
罗豪才
[J].
人权,
2011,
(06)
: 2
-
3
[2]
国家权力与人的尊严
马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马岭
[J].
河北法学,
2012,
30
(01)
: 20
-
26
[3]
我国基本权利保障之发展反思
张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张艳
唐素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唐素琴
[J].
河北法学,
2011,
29
(04)
: 85
-
89
[4]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林来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林来梵
[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3)
: 47
-
55+126
[5]
人格尊严的宪法意义
刘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法学院
刘志刚
[J].
中国法学,
2007,
(01)
: 37
-
44
[6]
宪法上“人的尊严”
李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 广州
李累
[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6)
: 129
-
136
[7]
生存权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须贺明著, 2001
[8]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M]. 法律出版社 , 林来梵著, 2001
[9]
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M]. 三联书店 , (美)爱德华·S.考文(EdwardS.Corwin)著, 1996
[10]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德]康德(Kants, 1986
←
1
→
共 10 条
[1]
不一样的文化可一样尊重人的尊严
罗豪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权研究会
罗豪才
[J].
人权,
2011,
(06)
: 2
-
3
[2]
国家权力与人的尊严
马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马岭
[J].
河北法学,
2012,
30
(01)
: 20
-
26
[3]
我国基本权利保障之发展反思
张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张艳
唐素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唐素琴
[J].
河北法学,
2011,
29
(04)
: 85
-
89
[4]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林来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林来梵
[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3)
: 47
-
55+126
[5]
人格尊严的宪法意义
刘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法学院
刘志刚
[J].
中国法学,
2007,
(01)
: 37
-
44
[6]
宪法上“人的尊严”
李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 广州
李累
[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6)
: 129
-
136
[7]
生存权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须贺明著, 2001
[8]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M]. 法律出版社 , 林来梵著, 2001
[9]
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M]. 三联书店 , (美)爱德华·S.考文(EdwardS.Corwin)著, 1996
[10]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德]康德(Kants, 198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