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1
作者
陈奥阳 [1 ]
李钢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激励机制; 财政分权; 土地财政; 土地制度;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21.03.002
中图分类号
F283 [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基础设施总体存量迅猛增加,短短20多年就已经稳居世界前列,这一现象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探讨。本文在需求—供给的经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下,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近20年的现有文献,将有关观点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从需求面来看,政治晋升和财政收入的双重激励驱动着中国地方政府更多关注经济增长,而基础设施因其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受到地方政府偏爱,成为地方政府持续热衷投资的对象;从供给面来看,财政分权改革使地方政府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同时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安排放大了土地财政对基础设施发展的支持作用,促使中国基础设施超强供给能力的形成。两个方面因素紧密结合、共同作用,促成了中国基础设施的超常规发展。本文在回顾我国基础设施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这为中国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借鉴,或许也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样本。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42+71 +7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21]   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陈银娥 ;
孙琼 .
经济地理, 2016, 36 (08) :23-30
[22]   马克思关于基础设施的论述及其现代意义 [J].
颜维海 .
改革与开放, 2016, (13) :101-103+108
[23]   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及资本回报率估算 [J].
李杰伟 ;
张国庆 .
当代财经, 2016, (06) :3-14
[25]   分税制改革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偏好——基于财政激励假说的实证分析 [J].
杨天宇 ;
荣雨菲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 (02) :59-70
[26]   中国与印度土地制度及其效能比较研究 [J].
姚国跃 ;
刘胜华 .
世界地理研究, 2015, 24 (02) :59-67
[27]   “以地生财,以财养地”——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研究 [J].
郑思齐 ;
孙伟增 ;
吴璟 ;
武赟 .
经济研究, 2014, 49 (08) :14-27
[28]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经济增长 [J].
王贤彬 ;
张莉 ;
徐现祥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7) :31-43
[29]   电信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增长 [J].
郑世林 ;
周黎安 ;
何维达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77-90
[30]   土地价格增长与经济增长 [J].
岑树田 .
世界经济文汇, 2013, (05)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