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可携权与数据治理的分配正义

被引:71
作者
王锡锌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可携权; 分配正义; 个人信息权利束; 数据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个人信息可携权既具有增进个人选择自由、促进数据流通与再利用、推动数字市场公平竞争的功能,同时也可能带来个人数据联结的多元主体权益冲突、加剧数据流动风险、引发技术创新受阻、反向损害公平竞争等问题。有别于个人信息权利束中的知情权、决定权等权利所体现的程序正义价值,可携权主要涉及的是数据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利益的分配正义。应当在平衡个人信息权益、平台数据权益、数据市场竞争秩序和创新以及数据安全等多元视角下,对个人信息可携权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界定,将其作为数据治理中的一项规制策略性工具。对个人信息可携权的行使应设置相应适用条件,通过采取部门化、场景化的方法,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完善监管机制中的程序要素和机制安排,并通过动态化和反思性调适持续促进分配正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功能视角下个人信息的公共性及其实现 [J].
胡凌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1, 27 (05) :176-189
[3]   数据可携带权的权利结构、法律效果与中国化 [J].
汪庆华 .
中国法律评论, 2021, (03) :189-201
[4]   数据可携权的法律构造与本土构建 [J].
金耀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1, 39 (04) :105-116
[5]   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及展开 [J].
王锡锌 .
中国法学, 2021, (01) :145-166
[6]   论数据可携权在我国的引入——以开放银行为视角 [J].
邢会强 .
政法论丛, 2020, (02) :14-24
[7]   论个人信息保护与市场竞争的互动关系——从个人信息保护视角观察 [J].
王融 .
竞争政策研究, 2020, (02) :18-32
[8]   论数据携带权的属性、影响与中国应用 [J].
丁晓东 .
法商研究, 2020, 37 (01) :73-86
[9]   数据治理与软法 [J].
沈岿 .
财经法学, 2020, (01) :3-12
[10]   全面实施携号转网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影响 [J].
胡文玉 ;
窦晓燕 .
电信科学, 2019, 35 (09) :12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