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调整与企业战略选择——基于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分析

被引:12
作者
林晚发
刘颖斐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信用评级调整; 盈余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
D O I
10.19559/j.cnki.12-1387.2018.06.007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市场中的信息中介在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对于信用评级的独立性与功能性的研究结论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利用2009-2016年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企业信用评级调整对于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信用评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主体评级调低后,企业会进行较多的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来提高企业未来的评级,而主体评级调高时,企业的社会责任会降低,但盈余管理水平并不受到显著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在面对信用评级调整时,企业选择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最后,企业通过增大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确能够降低信用评级未来下降的速度,这种管理层自利的行为并不能被评级机构所识别。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专业性建设,要求评级分析师在对企业进行评级时应该着重考虑财务报告的质量,从而提高评级的客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投资者付费”模式对“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的影响:基于中债资信评级的实验证据 [J].
林晚发 ;
何剑波 ;
周畅 ;
张忠诚 .
会计研究, 2017, (09) :62-68+97
[2]   承担社会责任越多,企业发债时信用评级就越高吗?——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 [J].
陈益云 ;
林晚发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7, 37 (06) :101-113
[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择时披露研究 [J].
乔虹 .
财经问题研究, 2017, (04) :75-81
[4]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崩盘风险:“价值利器”或“自利工具”? [J].
权小锋 ;
吴世农 ;
尹洪英 .
经济研究, 2015, 50 (11) :49-64
[5]   中国的信用评级真的影响发债成本吗? [J].
寇宗来 ;
盘宇章 ;
刘学悦 .
金融研究, 2015, (10) :81-98
[6]   信用评级机构可以提供增量信息吗——基于短期融资券的实证检验 [J].
沈红波 ;
廖冠民 .
财贸经济, 2014, (08) :62-70
[7]   声誉机制、信用评级与中期票据融资成本 [J].
王雄元 ;
张春强 .
金融研究, 2013, (08) :150-164
[8]   评级机构数量选择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监管的影响——基于评级机构与发债企业串谋行为的博弈分析 [J].
周宏 ;
温笑天 ;
夏剑超 ;
方宇 .
会计研究, 2013, (08) :76-80+97
[9]   次贷危机视角下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重新思考 [J].
张强 ;
张宝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 (05) :22-27
[10]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choices of firms near the investment–speculative grade borderline[J] . Kareen Brown,Vincent Y.S. Chen,Myungsun Kim.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 2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