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宪法中环境权的表达及其实施

被引:19
作者
彭峰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环境权; 宪法; 人权; 自然的权利;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9.10.003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环境权概念的兴起始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西方国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在2018年我国《宪法》修改过程中,环境权是否入宪问题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学界观点不一。从全球范围看,西方国家宪法中的环境权可以表现为人的权利或自然的权利,作为人的权利的环境权可以表现为自由权、政治参与权、社会权、社会连带权等,我国《宪法》对这四种类型的环境权均进行了保障。宪法如果单独确认一项作为个人权利的环境权,环境权在与其他权利的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反而不利于环境保护。对环境权入宪的争论应转向对我国《宪法》中环境权保障性规定的实施问题的探讨,关注环境立法质量和实施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宪法理论的创新和贡献 [J].
祝捷 .
学习与实践, 2019, (04) :43-51
[2]   环境权实践与理论的新发展 [J].
蔡守秋 .
学术月刊, 2018, (11) :89-103
[3]   环境宪法的新发展及其规范阐释 [J].
张翔 .
法学家, 2018, (03) :90-97+193
[4]   环境权入宪的理路与设想 [J].
吕忠梅 .
法学杂志, 2018, 39 (01) :23-40
[5]   环境权入宪的比较研究 [J].
吴卫星 .
法商研究, 2017, 34 (04) :173-181
[6]   中国民法典的宪法功能——超越宪法施行法与民法帝国主义 [J].
谢鸿飞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 24 (06) :39-47+170
[8]   环境权初探 [J].
蔡守秋 .
中国社会科学, 1982, (03) :29-39
[9]   公民应当享有环境权——关于环境、法律、公民权问题探讨 [J].
凌相权 .
湖北环境保护, 1981, (01) :30-32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 , 习近平,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