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双师”课堂教学:本质、表征与实践

被引:31
作者
赵鑫
吕寒雪
机构
[1] 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学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双师”课堂; 人机协同; 智能化教学; 智慧化成长;
D O I
10.19503/j.cnki.1671-6124.2021.03.01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智能时代的"双师"课堂教学是指人类教师和智能机器人教师在智能化课堂场域中,通过人机协同与高效合作促进学生智慧化成长的过程,旨在充分发挥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化、个性化与高效化,培养学生适应智能社会需要且拥有无法为人工智能所替代的智慧。"双师"课堂教学具有"双师"协同的互惠化、课堂支持的智能化和学生成长的智慧化等特征,在微观结构形态上表征为"双师"互融的一体化教学结构,在宏观系统形态上表征为课堂场域支持的演化型协同教学系统。"双师"课堂教学的实践逻辑在于"双师"以授业解惑的教学技能培育学生理性智慧,以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涵养学生价值智慧,以情志并重的教学机智发展学生实践智慧,促进学生在智能时代收获个性化的生活体验与智慧化的生命成长。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道德人工智能:基础、原则与设计 [J].
孙福海 ;
陈思宇 ;
黄甫全 ;
伍晓琪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 20 (01) :38-46
[2]   技术现象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教师角色的重塑 [J].
韦妙 ;
何舟洋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9) :108-114
[3]   人机共生:人工智能时代及其教育的发展趋势 [J].
张学军 ;
董晓辉 .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 (04) :35-41
[4]   智能化时代“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 [J].
周琴 ;
文欣月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2) :37-45
[5]   智能机器人及其教学应用:创新意蕴与现实挑战 [J].
柳晨晨 ;
宛平 ;
王佑镁 ;
杨刚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2) :27-36
[6]   学习者本位的未来学习场域形态及其建构 [J].
罗生全 ;
胡月 .
教学研究, 2020, 43 (01) :22-27
[7]   论智能时代的人—机合作式学习 [J].
王竹立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9) :18-25+33
[8]  
教学本质新探:从“认识”到“理解”[J]. 叶波.课程.教材.教法. 2019(05)
[9]   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关系的新释——基于技术现象学“人性结构”的视角 [J].
杨绪辉 ;
沈书生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5) :12-17
[10]   “AI+教师”的协作路径发展分析 [J].
余胜泉 ;
王琦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4) :1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