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方向

被引:85
作者
万昆
任友群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技术赋能; 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0.06.014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问“乔布斯之问”:以什么衡量教育信息化作用 [J].
李芒 ;
孔维宏 ;
李子运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 (03) :3-10
[22]   基于系统论的P-N-CRPE个性化学习模型建构研究 [J].
姜宛彤 ;
王翠萍 ;
唐烨伟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5) :53-58
[23]   教育大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技术 [J].
邢蓓蓓 ;
杨现民 ;
李勤生 .
现代教育技术 , 2016, (08) :14-21
[24]   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J].
任友群 ;
吴旻瑜 ;
刘欢 ;
郭海骏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01) :97-103
[25]   1989年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 [J].
闫慧 ;
孙立立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 (05) :82-94
[26]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J].
吴鹏泽 .
电化教育研究, 2011, (06) :34-37
[27]   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 [J].
祝智庭 .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1) :20-25
[28]   “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 [J].
熊才平 .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06) :3-9
[29]   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财政投资政策思考 [J].
熊才平 .
中国电化教育, 2004, (02)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