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乔布斯之问”:以什么衡量教育信息化作用

被引:47
作者
李芒 [1 ]
孔维宏 [2 ]
李子运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行为研究所
[2]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乔布斯之问; 拜工具论; 教育教学; 衡量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面讨论关于教育和未来学校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便是"乔布斯之问"。这句话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技术问题,直接涉及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衡量准则。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度,实质上不能以信息技术使用的数量为准则,而应以使用的效果为最高标准。这是"乔布斯之问"存在的问题。"乔布斯之问"大概很能够代表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想法,从专业的角度总希望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学习形态。这便有了"MOOC颠覆传统教育"之类的期待。这种"滥用"信息技术的现象,恰恰破坏了学习规律的学习生态,人类将沦为工具的奴隶。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互联网+"的概念,也存在着严重的方向性问题。由此表明,"乔布斯之问"对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技术感性"的层面,违背了教育是人类活动的公理,忽略了教育技术"合目的性"的特征。至今,还没有哪所学校仅凭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学校的"脱胎换骨"或跨越发展。所以教育教学需要反省的是"拜工具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教育技术发展的现实思考 [J].
张宏 .
教育研究, 2016, 37 (11) :28-32+53
[2]   难忘相逢新绿时 [J].
王蒙 ;
池田大作 .
上海文学, 2016, (01) :57-61
[4]   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 [J].
杨浩 ;
郑旭东 ;
朱莎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04) :1-6+19
[5]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J].
张文波 .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5) :39-43
[6]   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 [J].
祝智庭 .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1) :20-25
[7]   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 [J].
李芒 .
教育研究, 2008, (05) :56-61
[8]   快乐学习:愿景与路径 [J].
郝德永 .
全球教育展望, 2006, 35 (07) :7-11
[9]   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 [J].
裴娣娜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02) :63-69
[10]   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与现代化 [J].
袁阳 .
社会科学研究, 1991, (05) :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