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

被引:172
作者
陈瑞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据; 证明力; 证明标准; 证据相互印证规则; 口供补强规则;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2.01.022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我国刑事证据法中,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主要在三个领域发挥作用:一是用来确定自相矛盾的言词证据的证明力,二是用来审查案件是否达到法定证明标准,三是用来判断被告人供述是否得到补强。作为一项旨在对证明力加以限制的证据规则,证据相互印证规则强调无论是证据事实还是案件事实,都要根据两个以上具有独立信息源的证据加以认定,注重证据信息的相互验证,避免仅凭孤证定案,这有利于防止伪证、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然而在目前以案卷为中心的裁判方式下,法院很少关注证据的合法性问题,证据相互印证规则的适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与死刑案件事实的细节认定 [J].
牛克乾 .
人民司法, 2010, (14) :4-7
[2]   留有余地的判决——一种值得反思的司法裁判方式 [J].
陈瑞华 .
法学论坛, 2010, 25 (04) :26-32
[3]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 [J].
李建明 .
法学研究, 2005, (06) :20-32
[4]   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 [J].
谢小剑 .
现代法学, 2004, (06) :72-77
[5]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04, (02) :107-115
[6]   口供补强法则的基础与构成 [J].
徐美君 .
中国法学, 2003, (06) :124-129
[8]  
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M]. 法律出版社 , 张军, 2010
[9]  
正义的诉求[M]. 法律出版社 , 王达人, 2003
[10]  
刑事诉讼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克劳思·罗科信(ClausRoxin)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