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学习的新哲学基础

被引:16
作者
陈丽 [1 ]
何歆怡 [1 ]
郑勤华 [2 ]
王怀波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关键词
终身学习; 教育哲学; 本体论; 知识观; 方法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720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7 ;
摘要
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最根本问题的认识,是教育实践的“道”,决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终身学习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的价值日益凸显,其学习空间逐渐向互联网迁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更加多元化,终身学习的新趋势呼唤教育哲学创新。从教育本体论层面来看,终身学习情境下的教育本质演变为联通,强调通过联通促进个体与世界间多个层次的互动联系。从终身学习的认识论来看,知识演变为网络化形态,呈现全谱系、动态网络化、群智汇聚和问题导向等新特征,推动终身学习组织体系、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变革。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终身学习情境下的教育系统日益复杂、多元和开放,教育研究应当树立教育生态观,注重采取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和设计性研究范式。终身学习领域必须高度重视“道”的突破,加强哲学基础研究,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联通主义的哲学观及其对教育变革的启示[J]. 陈丽,徐亚倩.教育研究. 2023(01)
[2]  
重构认识论基础:成人终身学习的新知识观[J]. 陈丽,何歆怡,郑勤华,王怀波.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3(01)
[3]   联通主义学习的联通支架设计与促进者角色转换 [J].
王志军 ;
李爽 ;
赵宏 ;
谢浩 ;
冯晓英 .
开放学习研究, 2022, 27 (05) :17-26
[4]   知识的“技术”发展史与知识的“回归” [J].
陈丽 ;
郑勤华 ;
徐亚倩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2, 34 (05) :3-9
[5]   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社会交互网络构建方法创新及验证研究 [J].
周炫余 ;
陈丽 ;
郭玉娟 ;
郑勤华 ;
李璇 .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09) :61-68+79
[6]   我国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终身学习的内涵与价值体系 [J].
陈丽 ;
谢浩 ;
郑勤华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2, 34 (04) :3-11
[7]   新知识观:从硬知识、软知识到网络化知识——与陈丽教授等商榷 [J].
王竹立 .
电化教育研究, 2022, 43 (07) :5-11+26
[8]   联通主义在线课程设计策略研究——基于五轮cMOOC设计迭代 [J].
徐亚倩 ;
陈丽 ;
肖建军 .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06) :67-75
[9]   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论:察知逻辑与推测逻辑 [J].
余清臣 .
教育研究, 2022, 43 (05) :34-44
[10]   联通主义 [J].
史蒂芬道恩斯 ;
肖俊洪 .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02) :42-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