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学习的新哲学基础

被引:16
作者
陈丽 [1 ]
何歆怡 [1 ]
郑勤华 [2 ]
王怀波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关键词
终身学习; 教育哲学; 本体论; 知识观; 方法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720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7 ;
摘要
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最根本问题的认识,是教育实践的“道”,决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终身学习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的价值日益凸显,其学习空间逐渐向互联网迁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更加多元化,终身学习的新趋势呼唤教育哲学创新。从教育本体论层面来看,终身学习情境下的教育本质演变为联通,强调通过联通促进个体与世界间多个层次的互动联系。从终身学习的认识论来看,知识演变为网络化形态,呈现全谱系、动态网络化、群智汇聚和问题导向等新特征,推动终身学习组织体系、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变革。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终身学习情境下的教育系统日益复杂、多元和开放,教育研究应当树立教育生态观,注重采取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和设计性研究范式。终身学习领域必须高度重视“道”的突破,加强哲学基础研究,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1]  
反思教育[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
[12]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MOOC discussion forums with simulation investigation for empirical network analysis (SIENA) [J].
Zhang, Jingjing ;
Skryabin, Maxim ;
Song, Xiongwei .
DISTANCE EDUCATION, 2016, 37 (03) :270-286
[13]  
Conceptualizing Debates in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Toward a Complex Systems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Learning[J] . Michael J. Jacobson,Manu Kapur,Peter Reimann.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 2016 (2)
[14]   生生交互为主的在线学习复杂性规律探究 [J].
徐亚倩 ;
陈丽 .
中国远程教育, 2021, (10) :12-18+38
[15]   指向教育实践改进的系统范式——主流教育研究范式的危机与重构 [J].
张羽 ;
刘惠琴 ;
石中英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 42 (04) :78-90
[16]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差异与供给分析 [J].
赵艳立 ;
李继梅 ;
乔爱玲 .
中国成人教育, 2020, (09) :66-71
[17]   联通主义学习中社会交互与话题交互的网络化特征 [J].
杨业宏 ;
张婧婧 ;
郑瑞昕 .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0, (01) :36-45
[18]   基于扎根理论的cMOOC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研究 [J].
吴斓 ;
陈丽 .
中国远程教育, 2019, 40 (12) :1-11+92
[19]   新知识观:重塑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 [J].
王竹立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 (05) :38-55
[20]   联通主义:“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 [J].
王志军 ;
陈丽 .
中国远程教育, 2019, (08) :1-9+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