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72
作者
韩勇 [1 ,2 ]
余斌 [1 ]
朱媛媛 [1 ]
卢燕 [1 ]
王明杰 [3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3]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的生产; 概念三元组; 理论“本土化”; 学科“内部化”;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7.003
中图分类号
B565.5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因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相关重大问题的深刻洞察力而备受推崇,英美国家对其空间理论的研究已经掀起"第三次浪潮"。文章在重点解读"概念三元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近期英美人文地理学领域关于"空间的生产"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英美人文地理学者已在以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和以索亚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流派之间另辟新路,主张跳出"空间的生产",从列斐伏尔其他著作中汲取营养以对"空间的生产"进行深度解读。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相对弱化对空间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讨论,重视在理论应用方面同人文地理学传统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对接,并重点解决理论"本土化"和学科"内部化"问题。人文地理学在发展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借鉴和应用研究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6+37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中村物质空间与社会变迁——南京市江东村的实证研究 [J].
张京祥 ;
胡毅 ;
孙东琪 .
人文地理, 2014, 29 (02) :1-6
[4]   社会空间辩证法的由来 [J].
叶超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 28 (02) :56-60
[5]   地理学思想变革的案例剖析:哈维的学术转型 [J].
叶超 ;
蔡运龙 .
地理学报, 2012, 67 (01) :122-131
[6]   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 [J].
吴宁 ;
冯旺舟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01) :71-77+160
[7]   新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下的空间命运 [J].
张凤超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 (01) :78-87
[8]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J].
叶超 ;
柴彦威 ;
张小林 .
经济地理, 2011, 31 (03) :409-413
[9]   列斐伏尔对空间的政治学反思 [J].
吴宁 .
理论学刊, 2008, (05) :67-71+127
[10]  
空间哲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童强,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