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下的空间命运

被引:10
作者
张凤超 [1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批判; 空间命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060207 ; 020102 ;
摘要
新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下的地理空间包含了诸多人化、意向性关系,其命运轨迹含蕴了从空间形塑、空间成长、空间异化到空间重构的内在演进逻辑。空间受到资本的控制并屈从于资本的逻辑,资本对利益的追逐直接塑造了资本主义城市化的空间面貌;剩余资本的第二循环、空间生产、弹性积累、时空压缩以及空间竞争等多种力量推动了空间成长;非对称交换关系下的资本全球化流动不断加剧空间结构关系的异化;资本霸权的新秩序侵占了空间主权秩序并引发一轮轮空间危机,空间重构是反对资本霸权的必经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析.[M].方兴起;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新帝国主义.[M].(英) 哈维 (Harvey;D.)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M].高鉴国著;.商务印书馆.2006,
[4]  
希望的空间.[M].(美)大卫·哈维(DavidHarvey)著;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后现代地理学.[M].(美)爱德华·W.苏贾(EdwardW.Soja)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
[6]  
后现代的状况.[M].(美)戴维·哈维(DavidHarvey)著;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
[7]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包亚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  
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M].包亚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9]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0]   IN WHAT SENSE A REGIONAL PROBLEM [J].
MASSEY, D .
REGIONAL STUDIES, 1979, 13 (02) :23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