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我国博士生教育培养发展趋势探索——中、美、欧博士生教育培养模式比较与思考
被引:4
作者
:
束亚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束亚男
机构
:
[1]
上海交通大学
来源
:
高教学刊
|
2017年
/ 20期
关键词
: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643 [研究生教育];
学科分类号
:
040106 ;
摘要
:
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张,但是博士生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人才质量令人有所担忧。美国、欧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已经演化发展了上百年,在制度安排上有其合理性和先进性,文章在比较中、美、欧博士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思考并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应该如何升级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当代中国博士生教育研究.[M].徐希元; 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
我国学术型博士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变革趋势
[J].
包水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包水梅
.
学术论坛,
2015,
38
(01)
:160
-165
[3]
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必要性
[J].
马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马静
;
刘小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刘小勇
;
唐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唐旺
.
新西部(理论版),
2014,
(17)
:119
-120
[4]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若玲
;
万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万圆
.
中国高等教育,
2014,
(18)
:20
-22
[5]
中美日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汪洋
.
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4)
:21
-22+25
[6]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探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孔锴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俊和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3
(04)
:10
-13
[7]
我国博士生培养条件与机制分析: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J].
陈金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陈金圣
;
李献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李献斌
.
现代教育管理,
2011,
(01)
:110
-114
[8]
从欧洲模式到美国模式:欧洲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
[J].
沈文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沈文钦
;
王东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王东芳
.
外国教育研究,
2010,
37
(08)
:69
-74
[9]
美、日、德研究生院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廖晓玲
;
董维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秘书处主任,北京 ,副院长 教授
董维春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
(10)
:37
-41
←
1
→
共 9 条
[1]
当代中国博士生教育研究.[M].徐希元; 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
我国学术型博士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变革趋势
[J].
包水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包水梅
.
学术论坛,
2015,
38
(01)
:160
-165
[3]
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必要性
[J].
马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马静
;
刘小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刘小勇
;
唐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唐旺
.
新西部(理论版),
2014,
(17)
:119
-120
[4]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若玲
;
万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万圆
.
中国高等教育,
2014,
(18)
:20
-22
[5]
中美日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汪洋
.
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4)
:21
-22+25
[6]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探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孔锴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俊和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3
(04)
:10
-13
[7]
我国博士生培养条件与机制分析: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J].
陈金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陈金圣
;
李献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李献斌
.
现代教育管理,
2011,
(01)
:110
-114
[8]
从欧洲模式到美国模式:欧洲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
[J].
沈文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沈文钦
;
王东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王东芳
.
外国教育研究,
2010,
37
(08)
:69
-74
[9]
美、日、德研究生院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廖晓玲
;
董维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秘书处主任,北京 ,副院长 教授
董维春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
(10)
:37
-4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