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研发、政府支持与中国科技创新困境

被引:236
作者
叶祥松
刘敬
机构
[1]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关键词
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 政府支持;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投入的大规模增长,并没有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识别政府支持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两类研发活动中的不同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确实存在:科学研究在短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直接影响,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2)异质性研发导致了政府支持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政府支持科学研究在长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政府直接支持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促进作用。(3)政府支持研发活动的作用机制为:当政府支持力度超过阈值时,科学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尽管政府直接支持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没有促进作用,但适度支持仍然是必要的,政府支持力度在合理范围内,可弱化技术开发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反之会强化这一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政府支持要有针对性,应大力支持科学研究,放手技术开发于企业和市场。这样不仅可以规避异质性研发产生的不良后果,且有助于破解中国科技创新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3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31]   创新理论:1912-2012——纪念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首版100周年 [J].
代明 ;
殷仪金 ;
戴谢尔 .
经济学动态, 2012, (04) :143-150
[32]   政府R&D资助与企业R&D投入的产出效率比较 [J].
王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6) :93-106+146
[33]   中国专利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1988~2008年 [J].
赵彦云 ;
刘思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4) :34-48+81
[34]   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R&D效率和影响因素:1999—2007 [J].
张海洋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1029-1050
[35]   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 [J].
白俊红 ;
江可申 ;
李婧 .
管理世界, 2009, (10) :51-61
[36]   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研究 [J].
宋吟秋 .
统计研究, 2009, 26 (10) :53-55
[37]   非线性动态面板模型的条件GMM估计 [J].
杨继生 ;
王少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2) :149-156
[38]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39]   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6, (11) :60-71
[40]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转换 [J].
王少平 ;
彭方平 .
经济研究, 2006, (08)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