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的发展逻辑与建设目标

被引:20
作者
张海生
机构
[1] 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编辑部
关键词
跨界融合; “互联网+”; “新工科”; “互联网+工程教育”; 中国特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TB-4 [];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8 ;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行业的边界被打破,跨界融合成为业界的新常态,跨界融合成为"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跨界融合必须坚持由学科情境转向应用情境,以问题为设置情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同时强调全球本土逻辑。基于此,实现"新工科"建设跨界融合发展的策略和目标是加强"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积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工程教育"新型教育形态;加强新兴技术与工程教育内容的跨界融合,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参与高校的主体作用,树立具有中国特色工科发展新典范。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未来走向 [J].
储常连 ;
莫灿灿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5 (04) :121-127
[2]   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 [J].
朱正伟 ;
周红坊 ;
李茂国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5 (03) :15-21
[3]   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 [J].
周开发 ;
曾玉珍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03) :22-35
[4]   “互联网+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J].
潘懋元 ;
陈斌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01) :3-8
[5]   构建省级政府统筹下高校专业设置制度的思考 [J].
张海生 ;
郜丹丹 .
池州学院学报, 2016, 30 (02) :130-134
[6]   论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J].
徐兴旺 ;
黄文胜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32) :55-58+79
[7]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以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专业为例 [J].
张海生 ;
许园 .
煤炭高等教育, 2015, 33 (05) :59-65
[8]   高等教育全球化:逻辑与内涵 [J].
蔡宗模 ;
毛亚庆 .
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4 (07) :10-17
[9]   论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张力 [J].
漆新贵 ;
蔡宗模 .
高等教育研究, 2013, (01) :51-55
[10]   《连线》:Web已死,Internet永生 [J].
克里斯·安德森 ;
米歇尔·沃夫 .
中国数字电视, 2010, (08) :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