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支付与权威性行动——理解“闹决”现象的二维框架

被引:20
作者
韩志明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关键词
“闹决”; 信息支付; 权威性行动; 矛盾纠纷; 问题信息;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5.02.005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纠纷中,公民怎样才能推动党和政府出面来解决问题,党和政府又会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去实施权威性行动?从内容上讲,形形色色的"闹决"现象实质上是一个公民参与的信息支付如何激活党和政府的权威性行动的问题。本研究以"闹决"现象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过程,探讨了公民主体的信息支付与党和政府的权威性行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归纳并描述了信息支付的过程、特征以及行动者的激励,接着分析了权威性行动的信息结构和基本类型,继而考察了信息支付与权威性行动之间的四种匹配关系,最后揭示了信息支付与权威性行动之间的多种紧张关系。本研究致力于理解"闹决"过程中一般性和抽象性的方面,从而为思考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4+155 +15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4, (04) :108-132+7
[2]   政策问题建构权演进的历史轨迹 [J].
张康之 ;
向玉琼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1 (04) :5-15
[3]   “政府兜底”:当前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的现象与逻辑 [J].
杨华 .
公共管理学报, 2014, 11 (02) :115-128+144
[4]   政策执行的路径—激励分析框架:以住房保障政策为例 [J].
杨宏山 .
政治学研究, 2014, (01) :78-92
[5]   政府回应中的紧张性及其解析——以网络公共事件为视角的分析 [J].
李放 ;
韩志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1) :1-8
[6]   公民“闹大”维权的中国式求解 [J].
徐祖澜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 19 (04) :29-37
[7]   制造同意:基层政府怎样吸纳民众的抗争 [J].
张永宏 ;
李静君 .
开放时代, 2012, (07) :5-25
[8]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 宜黄事件再分析 [J].
吕德文 .
社会, 2012, 32 (03) :12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