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闹大”维权的中国式求解

被引:24
作者
徐祖澜
机构
[1] 扬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闹大; 维权; 秩序情结; 合法性; 主体间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纠纷中如何对待个人权益的问题上,国人的态度已发生了从"大事化小"以隐忍到"小事闹大"以维权的逆转。"闹大"维权在社会万象中的凸显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间获得解释。在历史逻辑上,"闹大"是对传统秩序情结的反动,既可以是一种诉讼策略也可以通过制度之外的激烈方式来实现。在当下中国,西方"为权利而斗争"话语的引入则在正面意义上赋予"闹大"维权以目的合法性,并在反面引起了公权力的合法性危机。"闹大"逻辑在本质上是反规则的,并极易将激烈的方式以至极端的暴力方式引入整个社会政治而使法治遁入无形。依否定之否定原理,对于"闹大"逻辑的消解仍需经由规则之治而走向法治维权时代,其关键在于对规则合法性的重新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 [J].
黄振辉 .
开放时代, 2011, (02) :71-84
[3]   从维权到谋利——农民上访行为逻辑变迁的一个解释框架 [J].
田先红 .
开放时代, 2010, (06) :24-38
[4]   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 [J].
苗连营 ;
李永超 .
浙江学刊, 2009, (06) :130-137
[7]   法律情感支配下的正当抗争──读耶林《为权利而斗争》 [J].
胡玉鸿 .
法制资讯, 2008, (03) :82-83
[8]   中国人的“权利”概念(上)——从孟子到毛泽东延至现在 [J].
裴宜理 ;
余锎 .
国外理论动态, 2008, (02) :51-57
[10]   宪法性法律的性质界定 [J].
马岭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 (01)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