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条款下商业行为正当性判别

被引:9
作者
刘文琦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条款; 不正当竞争; 竞争关系; 消费者权益; 主观过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互联网条款规定了四类可责行为,其中前三类是法定行为类型,第四类是对目前尚不适宜法定类型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的概括式规定。判别该条款所涉经营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必须立足于现代竞争法的立法理念和价值取向,同时要对现代商业环境尤其是对网络环境充分认知,以谦抑克制的态度包容网络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同业竞争情形,而是聚焦于不公平商业行为本身,这种转变有益于应对网络产品竞争形式的多态化发展。判断互联网商业行为正当性应当遵循竞争法上侵权判定的思路,而非侵权责任法上一般侵权行为的判定思路;同时综合考量消费者利益因素、主观过错因素、利益平衡因素、损害后果因素等多元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广告屏蔽软件的合法性判断 [J].
梁志文 .
电子知识产权, 2018, (01) :12-20
[2]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竞争法取向 [J].
孔祥俊 .
法学评论, 2017, 35 (05) :18-31
[4]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代化 [J].
孔祥俊 .
比较法研究, 2017, (03) :37-55
[5]   中美屏蔽网页广告行为法律规制比较 [J].
黄武双 ;
刘建臣 .
竞争政策研究, 2015, (01) :36-48
[6]  
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2014]京知民终字第79号 .2 .
[7]  
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申字第1065号 .2 .